司法实践中,微信记录、钉钉打卡等电子证据可以被采信,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和加班事实。但这些电子证据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
长春市某木业公司库管员程某通过手机中的8页钉钉系统截图和36页与同事及客户的微信聊天记录,在仲裁中成功证明了自己的入职时间和工作时间,最终讨回了被拖欠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数字经济时代,微信、钉钉等软件成为许多企业内部协同办公的重要工具,相关痕迹也成为员工维权时的重要凭证。
程某于2016年10月入职长春某木业公司,2020年4月调岗至库房部。2023年11月20日,公司公示待岗、放假通知,放假期间向员工发放生活费,标准为每月1880元。放假期间,程某在2023年12月及2024年1月仍为公司提供了劳动,但从2023年12月起,公司开始拖欠工资。程某以公司拖欠工资和社会保险为由,诉至当地仲裁委,请求自2024年4月18日起解除双方劳动关系,并要求公司支付放假期间自己仍提供劳动的两个月的正常工资、其他放假期间的最低工资以及经济补偿金,共计3.6万余元。
公司称与程某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为2020年5月,且订立劳动合同时已明确约定冬休时间无工资,程某自2023年12月1日起并未提供任何劳动,其离职也为主动离职,公司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面对公司抗辩,程某准备了钉钉打卡截图和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共44页,这些证据起到了重要的佐证作用。最终,结合程某提交的工资银行流水、个人参保证明、个税APP系统截图等证据,长春市双阳区仲裁委支持了程某的请求,裁决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2万余元、支付欠薪8600余元。仲裁裁决后,企业履行了支付义务。
在另一起讨薪案中,4名直播从业者因不会整理证据资料,曾被仲裁委驳回讨薪请求。后来,王雨琦指导几人搜集整理微信聊天记录、小视频、朋友圈信息等证据,在法院实现立案并胜诉。
3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针对“加班文化盛行”等痛点问题提出了相关举措
“不考试不刷时间的摩托本、汽车本,过完十一就没有名额了,需要的速度了!”2024年年初,这样一条充满诱惑的消息,突然出现在顺义区某居民小区的微信群里。“不用考试就能拿本?”不少正为考取电动三轮车驾驶证发愁的居民被勾起了兴趣,没想到随即陷入骗...
最近,国航、东航和南航相继发布公告,针对第三方航空销售平台及代理人的违规行为采取追责措施,并为旅客提供机票验PG电子科技真和票价税费查询功能。这些违规行为包括加价销售、篡改旅客行程以及多收退改手续费等
苑先生在市集上买了一袋油茶面,冲泡食用时突然感到槽牙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疼痛难忍。他吐出来一看,是一小粒坚果壳。次日,苑先生PG电子科技到卫生服务站就诊,被诊断为牙体缺损、牙隐裂,需要进行牙冠修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美国团队联合报道了最新发现的第14件始祖鸟标本——芝加哥始祖鸟
长远来看,将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引导企业规范管理加班事务,确保每个劳动者得到应有的保护至关重要。3月10日,某知名企业因“强制员工9点之前下班”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